
回想22年夏末过了aps之后的一天下午,正在准备第三次去考gmat前,在已经拒绝过单位第一次面试之后,集团突然又来了电话让去面试。随便面试之后隔了好久,结果误打误撞进了家里国企总部院里的一个小部门的财务,离家骑车10分钟的距离。
虽然远比不上销售的工资(sz不含年终奖5个月9w),但也远没有销售那样的业绩压力,能有时间手头拮据地慢慢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;也比不上大城市水平(gz年包15w左右),但因为之前在zz当牛马的经历,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来回奔波租小房或是合租感觉很不好,在家里能只比大城市少四万多的工资水平在目前阶段也算是知足了。
这样说并不是说我想留在家里,毕竟家里的机会是有限的。但就我目前的水平,这样的工作已经是不错了:没有被分到远离总部的基层单位工作、标准的财务工作时间、该有的福利待遇一样不差、工作上内容相对轻松、涉及到的财务工作也相对比较广泛、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(比如深刻理解了合并报表的原理,但对税的理解还处在皮毛阶段)、也有财务共享中心参与财务核算工作、根据自己单位情况比葫芦画瓢地调整久其合并报表的规则等等。在我看来,如果向外发展,这里也算是一个我目前水平上比较好的一个平台了。可能我就算是出去读了一圈,如果非得回家找好的工作(不太想考公)也应该是这样的工作,差别就是晋升速度的不同。
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模式,一方面,从集团角度出发,这样的财务核算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的确是好的,能高效集中标准化进行财务核算;但另一方面,从自身出发,在共享中心,年轻的财务人员过于集中,晋升压力大、途径窄,工作内容多为重复性、机械性的财务核算工作,更像是集团内部的财务代理公司,所以对于个人的发展前景我保留自己的看法。况且,在我可以看到的未来,财务共享做的财务核算仅是财务的一角,财务决策、支持、分析应该是更有劳动附加值的工作,而这些在共享中心是相对接触极少的。
对于销售的工作,对于某些人,可以在这个岗位上游刃有余、做的风生水起,但对于有些人,明眼看就不适合、接触过之后就会发现更不适合(比如我)。前一段和会看八字的同学喝酒,拿着手机里存着的一些八字看着玩:因为(专业术语记不住)......,这个人从八字上看就不适合做金融(玄学成分过大哈哈哈)。
之前有个人说过:个人的发展速度要快于企业的发展速度,对这个说法我还是深感认同的。回顾大学四年,发现也就是无欲的那两年是进步最快的一段哈哈,以后这方面就看缘分了(前几天试了一下好像并不是很缺,只是不想),规划还是要从自己出发,只有自己才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的。在这个岗位上还有时间能继续学习学习、积累积累经验,抓好未来可能出现的适合机会,继续实现未来的规划(虽然规划已经变了又变,不知道能不能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哈哈)。
综上所述,上面是一部分对上班这一年发生的事的絮絮叨叨,想起来了以后再补充。
最后,希望24年成绩出来了够去上学哈哈!
发表回复